來源: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:2022-04-12 09:39:56
常村煤礦對標挖潛破題突圍紀實
連續開采近三十多年,剩余資源儲量5960萬噸,主井提升瓶頸明顯,采掘戰線越來越長,附加成本越來越高。一個個難題橫亙在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道路上,如何開局破題、靶向施策、精準發力?如何深化改革、提質增效、突破“兩線”?常村煤礦堅持眼光向外,刀刃向內,精準對標找差距,深挖內潛增效益,初步形成“三個一”工作舉措,構建起動態、開放、閉合的對標提升管理體系,全方位推動礦井內涵式高質量發展。
一個工作矩陣——解當前之憂 謀長遠之功
常村煤礦深入貫徹省委 “四句話32字”工作要求,全面落實集團“雙18字”要求,在對標一流中明確坐標方位,在經驗借鑒中提升效益空間?;魻栃梁?、三元煤業、經坊煤業、鄭煤機、石泉煤業、成莊煤礦,到處都留下了該礦上下求索的腳印。眼光向內,摸透自身實情,融入戰略全局;眼光向外,正視差距不足,促進改進提升。在內外透視、縱橫比較中,常村煤礦形成了“效益發展4×3工作矩陣”,作為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的主線和重點,在礦井的“生產—經營端”實現精益管理和效益發展。工作矩陣中的“4”是“四優化”,即優化資源儲備、優化開采方式、優化產出結構、優化成本要素?!?”,是“三支撐”,即每項優化均有三個項目來支撐。通過“擴大邊界資源、推進村莊搬遷、實施關鍵層注漿”三個項目,實現資源儲備優化,延長礦井黃金發展期5年以上;通過“固化瓦斯治理模式、試驗條帶充填開采、優化生產組織”三個項目,實現開采方式優化,打造“生產方式變革”的常村模式;通過“煤泥過濾、中煤脫水、動篩改造”三個項目,放大低附加值煤種效益,實現產出結構優化。在優化成本要素方面,完善全成本要素分析管控體系,深度分析人工成本、稅金等大額不易控成本,重點管控用量大、總額高、占比大的成本項目,將不可控成本變為可控成本,實現“一切成本皆可降”,在干毛巾里擰出水來。
“4×3工作矩陣”既著眼于解決事關礦井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問題,又明確了當前重點攻堅項目。各項工作統籌推進、有序運行,逐步形成了內涵集約的高效生產局面。以“巖巷先行、一巷多用,卸壓抽采、Y型通風”的瓦斯治理模式為例,該模式去年在2107工作面試驗成功,形成了“安全綠色、集約高效、低成本、高效益”開采范本,不僅能夠有效治理瓦斯,還降低了布置工作面時的巷道掘進量,萬噸掘進率由30.5米下降至25.6米。此外,還能實現無煤柱開采,全礦累計可多采出760萬噸煤炭,保守估計可創效14億-15億元。試驗條帶充填開采也正在該礦緊鑼密鼓地推進,4月底,將完成地面破碎車間、地面充填站建設及首采工作面圈定,5月各系統聯巷試運轉,完成首充試驗。成功后全礦累計可置換“三下”壓煤1.2億噸。同時,還能大幅節省矸石處理費用,并享受到國家充填開采減免稅政策,兼具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,加快了企業綠色低碳高效發展步伐。
一批對標項目——實打實推進 硬碰硬落地
成莊礦1989年開工建設,1997年建成投產,井田面積74平方公里,核定產能800萬噸,各方面條件與常村煤礦極其相似。因條件相似就更具有可比性,2月18日,常村煤礦組織生產、企管、財務等科室負責人,到成莊礦進行了井上井下實地學習對標,全面對標完全成本的17項要素指標,找到自身在用人、成本、管理、效益四方面的核心差距,完成并下發《赴成莊礦學習對標報告》。正視差距是進步的開始,該礦采用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,形成了包括現場安全風險辨識、技術工藝流程、部門設置、后備人才管理等在內的31項對標挖潛項目,在比較中增強了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,找準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著力點。
常村煤礦對標挖潛工作不走過場,不晃虛招,面對面溝通交流,實打實下井觀摩。對標結束后,參與的各系統、各科室、各隊組都要完成匯報材料,達到深度自省、集思廣益的目的。
經過與多家優秀企業對標,常村煤礦本著創新管理模式、優化管理流程、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,制定了《對標挖潛行動方案》,形成了礦、科、隊“三層級”對標和先進、標準、歷史“三維度”對標的宏觀架構。
礦級對標,注重活力和效益。成莊煤礦噸煤完全成本375元,常村煤礦為437.49元,如何縮短62.49元的差距?該礦從要素出發逐項對標,找出薪酬成本、電費消耗等主要影響因素,再深挖細究,堅持問題導向,制定趕超方案。比如,通過提升自主打鉆權重、提高掘進效率、減少規整隊伍及人員項目等措施,降低萬噸人均薪酬成本;通過采取避峰生產、淘汰高耗能設備、減少設備空轉、推行定額管理等措施,降低電費消耗,達到降低噸煤電費成本的目的。系統對標,強調技術和管理,生產系統實施掘進效率提升項目,機電系統實施裝備高效配置項目,經營系統實施提高精煤回收率項目,推動整體技術進步和管理優化。隊組對標,突出現場和工藝。圍繞“標準提升”,實施了礦井排水系統“三化一清”項目,圍繞“現場提升”,實施了綜采工作面現場改善項目,深耕“責任田”,挖掘效益源。該礦還從先進、標準、歷史三個維度著手,積極與同行業先進對標,與能耗雙控目標對標,與歷史最優指標對標,不斷壓降生產成本,優化管理流程,實現挖潛增效。
目前,全礦形成了礦層面96個對標項目、系統層面123個項目和隊組層面140個項目。針對每個項目,摸清現狀,明確目標,制定實施計劃,分解部門責任,跟蹤落實情況,把對標壓力轉變為趕超動力,以一個個項目的穩步推進,疊加成礦井知恥后勇、篤行不怠的前進腳步。
一個工作體系——規范化運行打造新常態
對標挖潛不是一朝一夕,也不是一時興起,而是需要拿出一錘接著一錘敲、一茬接著一茬干的韌勁,常抓不懈,久久為功。常村煤礦把視野放到更大的時空方位中,橫向對標看差距,縱向對標找不足,將寺河煤礦作為綜合對標礦井,各專業根據特性指標自主選取專業對標礦井,構建起“1+N”全方位、立體化對標模式,主要體現為體系化運行、動態化實施、閉環化管理、業績化考核四個特征。
在引深精益思想指導下的 “算賬”文化過程中,常村煤礦構建起以指標管控、對標提升、價值實現和總結評估為主要模塊的 “三體系一評估”“算賬”文化落實體系。對標提升作為體系之一,主要是強化對標先進、對標標準、對標歷史 “三個對標”。對標先進,對內對外找標桿,分析成本要素,尋找差距、對標提升;對標標準,對照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、專業標準,學標準、用標準,夯實根基;對標歷史,縱向查找本單位典型做法、最好記錄,傳承歷史。在對標中深植“算賬”意識,增強“算賬”本領,從根本上促進思想轉變、管理變革、工作革命,初步實現了體系化運行。
為推動對標挖潛工作常態化開展,該礦要求,分管礦領導帶隊每季度至少外出對標一次;科隊層面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礦外對標。此外,科隊必須結合日常工作,利用調度會、安全檢查等開展礦內對標、動態對標,讓動態化對標成為工作新常態,讓“及時對標,見賢思齊”成為發展主旋律。針對所有對標項目,實行“PDCA、SDCA”雙軌循環,實現閉環化管理,推動持續化改善,并將對標挖潛工作納入新修訂的 《常村煤礦績效管理實施辦法》,推進全面預算、績效考核、薪酬分配的一體化貫通,考核占比10%,實現了與部門、科隊、干部和員工的獎金收入掛鉤,以業績化考核保證對標挖潛工作的規范化、長效化運行。
在新賽道新征程上,落后就會被動,退步就要挨打。常村煤礦錨定標桿引領新目標,高起點上再躍起,對標挖潛,苦練內功,不斷做大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量,全力降低噸煤生產綜合能耗,持續提高營業收入利潤率、全員勞動生產率和工作面資源回收率,瞄準“生存線”與“發展線”,交出了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“常村答卷”。
(文/圖 郭艷霞)
責任編輯:郝佳麗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,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
直播潞安APP
微信公眾號